一、企業用工定點監測情況
根據市的通知要求,2025年就業監測企業從45個調整為30個。2025年第1季度,郁南縣30家用工定點監測企業在崗員工總人數為1581人,較2024年第4季度的1515人增加66人,增幅為4.17%。
(一)整體情況
從數據上看,本季度監測企業用工整體情況如下:一是用工總量較上季度(2024年第4季度)有所增加,增幅較大的是專業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有減幅的是技工;二是企業招用的本省、外省勞動力均有所增加;三是新招普工人數、專業技術及管理人數高于流失人數,新招技工人數低于流失人數。四是普工、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薪酬待遇有所增加,但技工類人員薪酬待遇略有下降。
監測詳細情況如下:
1.用工規模方面。本季度郁南縣30家用工定點監測企業中,普工的用工總人數1132人,比上季度(2024年第4季度)1084人增加48人,增幅4.43%;技工的用工總人數159人,比上季度減少8人,減幅4.8%;管理及專業技術人員用工人數290人,比上季度增加26人,增幅9.96%。
2.用工情況方面。本季度監測企業所用本省員工總人數1184人,比上季度1141人增加43人,增幅為3.77%,其中本省本縣(區) 905人,比上季度增加20人增幅為2.26%;外省員工總人數397人,比上季度增加23人,增幅為6.15%。
3.用工穩定性方面。本季度監測企業新招員工總數174人,流失148人,比值為1.18。其中新招普工總數86人,流失57人,比值為1.51;新招技工總數3人,流失4人,比值為0.75; 新招在崗管理及其他人員總數83人,流失86人,比值為0.97。
4.薪酬待遇方面。本季度管理及其他人員月平均工資為4931.36元,較上季度增加446元,增幅為9.94%;專業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月平均工資為5412.4元,較上季度增加214.4元,增幅為4.12%;技工月平均工資為4658.33元,較上季度減少66.67元,減幅為1.41%;普工月平均工資為3550.18元,較上季度增加335.59元,增幅為10.44%。
(二)行業情況
1.農、林、牧、漁業。本季度農、林、牧、漁業在崗員工總數為29人,占用工總人數1581人的1.83%,其中普工25人、技工2 人、管理及其他人員1人、專業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1人。
2.制造業。本季度制造業在崗員工總數為1228人,占用工總人數1581人的77.67%,其中普工856人,占本行業用工總數1228 人69.71%,技工152人,占12.38%;管理及其他人員167人,占13.6%;專業技術人員53人,占 4.32%。
3.服務業。本季度服務業在崗員工總數為309人,占用工總人數1581人的19.54%,其中普工251人,占81.23%;技工5人,占1.62%;管理及其他人員35人,占11.33%;專業技術人員33人,占10.68%。
二、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與返鄉情況
根據市的通知要求,2025年郁南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監測的行政村從24個調整為22個。
(一)分布情況
2025年第一季度,郁南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監測的 22個行政村總人口72227人,共有勞動力42430人,較上季度減少260人,降幅為0.61%。其中實有外出就業人數為27512人,占勞動力總量的64.84%,較上季度增加0.77%;本地就業人數為3780人,占勞動力總量的8.9%,較上季度減少8.25%;自主創業530人,減小0.02%。從監測數據上看,本季度郁南縣監測的22個行政村,勞動力總量較2024年第4季度有所較少,本地就業人數降幅較明顯。
(二)流動情況
2025年第一季度,郁南縣監測的22個行政村共新增外出勞動力370人,新返鄉勞動力179人,新外出勞動力與返鄉勞動力比值為 2.07,較上季度增加0.17。從數據看,本季度郁南縣農村勞動力輸出和回流的差距較2024年第4季度增大。
三、原因分析
(一)人才供需崗位匹配度較低
一是在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企業加速向高精尖技術轉型,用工需求結構隨之劇變,更傾向于具備一定技術能力的勞動力,限制了部分本地勞動力就業。二是本地技能人才儲備不足,如電工等技能崗位存在“有崗無人”現象。本地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更多偏向于南粵家政、粵菜師傅等方面,暫未能緊密對接企業實際需求,導致技能人才供應與企業轉型升級需要脫節,制約了本地企業的發展步伐。三是求職者對薪酬、就業環境等重點關注因素期望過高,我縣企業工資待遇不低,但相對其他城市仍有差距。
(二)部分勞動力就業渠道窄
一是文化程度短板限制信息獲取能力。現階段招聘信息的宣傳更多考慮的是信息傳播的便捷性,真正將招聘信息送進田間地頭的方法不多。部分勞動力文化程度較低,對新媒體等新興技術不掌握,難以快速理解和運用復雜的信息技術,如新媒體平臺的使用、網絡招聘流程等,就業過度依賴對傳統的熟人介紹等渠道。二是對針對性技能培訓意愿不高。本地勞動力技能培訓更多在傳統技能領域,如簡單手工制作、基礎農業種植等,很少涉及新媒體運營、網絡求職技巧等內容。
(三)本地勞動力就業觀念有待轉變
一是工作時間的選擇方面,部分企業工作時間固定且較長,與一些求職者接送孩子、兼顧農忙或家庭生活的需求相沖突,導致這些求職者對這類工作持謹慎態度。二是工作強度的考量方面,新業態就業群體如外賣配送員、快遞員等,雖然勞動工作強度大、休息時間較長,但相對容易自控,一些本地年輕人更喜歡這類容易獲得舒適體驗的工作,不愿進工作強度較大的車間工作。而中年勞動力由于身體、技能水平有限等原因,難以接受工作強度較大的車間工作,傾向于種養業、安保等工作。三是工作地點的偏好方面,部分本地勞動力有較強的就近就業意愿,由于郁南縣地理位置(帶狀,南北分片)的原因,都城片區人員不愿意到大灣園區工作;四是部分勞動力人口有外出務工的意愿,希望到經濟更發達、配套服務更完善的地區尋求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發展空間,例如:南江口鎮本地勞動力到德慶、云安工作,連灘臨近鎮部分本地勞動力人員到羅定、云安、云浮等地就業。
(四)產業園區企業本地勞動力用工不穩定
根據園區管委會、大灣園內部分企業反映,本地勞動力存在“走廠”現象,在一家企業工作一年半載,熟悉工作流程后就轉投其他工廠。這種頻繁流動的“走廠”現象,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用工計劃,企業不得不持續投入資源培養新員工,增加了生產成本,對企業生產的穩定性和效率產生了負面影響。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多維度加強就業幫扶
一是針對用工企業所需用工條件,對勞動力進行專門的技能培訓,特別是化工類、機電類項目,培訓后推薦到企業就業,適當緩解本地企業用工緊缺。二是通過出臺返鄉就業創業補貼政策,開發見習崗位、保潔環衛、鄉村建設等公益性崗位,幫扶高校畢業生、脫貧人員及農村低收入人口等重點群體實現就業。三是引導企業加強員工管理、基礎條件、企業文化等方面的建設,改善職工勞動環境,形成“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用工氛圍。
(二)多渠道宣傳就業信息
一是堅持“線上+線下”雙重發力,線上依托“郁南融媒”、政府網、“粵就業”等平臺,推送企業用工信息和就業補貼政策,并將信息推送鎮、村級微信群,便于企業、務工精準對接。二是發布倡議書、舉辦座談會、企業行等活動,加大對我縣產業發展良好態勢、企業前景待遇等方面的宣傳力度,號召外出鄉賢、大學畢業生、務工者留郁就業創業。三是加強與佛山市三水區、梧州市龍圩區的人力資源合作,實現人力資源協作共享。
(三)多樣化開展招聘活動
一是用好企業交流微信工作群,開展N城聯動招聘活動,到周邊城市、到郁工作人數較多的城市開展招聘會,并將相關信息及時在群內發布,鼓勵企業“走出去”、多參與。二是深入開展“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搶抓學生畢業前后求職招工“黃金期”,舉辦“職引未來 筑夢青春”、“就”在金秋“職”面未來等人力資源系列“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招聘活動,集中為企業和各類求職群體搭建便捷高效的供需交流平臺,提供全方位、廣覆蓋的就業服務。三是在第二季度開展“實景直播帶崗”“下鄉趕集”“定點招聘”等就業招工新模式,針對重點群體舉辦個性化專場招聘會、開展就業創業培訓、實施就業幫扶等,提供精準不斷線的就業服務。
郁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5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