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2024年郁南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長卷,亮點閃耀,催人奮進。
2024年,郁南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文化思想,緊緊圍繞中心大局,積極實施思想旗幟引領、主流輿論引導、精神文明培育、文化資源轉化、風險防范和干部隊伍建設等六大行動,全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打開新局面、展現新氣象。
高舉思想旗幟
讓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
學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篤。2024年,郁南縣始終堅持“第一議題”抓學習,各級黨委(黨組)嚴格落實開展“第一議題”學習,及時跟進學習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深入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圍繞習近平文化思想、區域協調發展、新質生產力等專題開展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通過整合黨員領導干部、理論專家等資源,分層次組建宣講隊伍,全年開展主題宣講617場。理論宣講微視頻作品《奮進“百千萬工程”共建新郁南》被評為廣東省優秀宣講微視頻作品,全市唯一。舉辦“奮斗故事我來講——郁南青年獻禮建市30周年”宣講比賽,2名百姓宣講員在市級宣講大賽中獲獎。借助南方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專家宣講團力量“菜單式”送“理”上門。同時,依托全媒體矩陣,讓黨的創新理論最快觸達廣大黨員群眾,進一步推動了黨的理論在郁南走深走實。
奏響發展強音
讓主流輿論彰顯時代脈搏
紙上波瀾,記錄歷史精彩;筆底春秋,助推時代發展。2024年,郁南縣在主流輿論引導方面,開設了“郁南觀察”“聚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等10余個專題專欄,主動參與省媒主題宣傳,推出了一系列生動呈現郁南重點工程、高質量發展的報道。特別是無核黃皮推介會相關話題兩次登上抖音熱搜榜,形成了空前的宣傳效應。新華網、中國科技網、中國水利報等國家級媒體發布郁南信息40多條,省媒以上發布郁南信息1983條,媒體融合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效,9篇作品獲廣東省區縣(市)廣電融媒新聞獎,4個攝影作品獲廣東省“網絡強村圖說百千萬”優秀獎。與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聯合海外華文媒體合作組織共同策劃 宣傳報道,累計在國際日報、大公文匯等新媒體傳播郁南信息18篇,在廣東GDTODAY平臺發布郁南信息13篇。
深化文明實踐
讓文明新風潤澤嶺南祖地
文明,是社會發展最溫暖的底色。2024年,郁南縣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人心、匯聚民力。堅持立德樹人,高質量構建“大思政課”,實施紅色基因傳承工程,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其次,1人成功獲評“中國好人”,2人獲評“廣東好人”,2人獲云浮市新時代好少年,3個單位獲市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建成“好人工作室”1個。承辦云浮市精神文明建設特別節目,展現了先進典型的感人故事和時代風采。積極推進文明實踐站(所)示范建設,拓展文明實踐點,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與文明單位、縣直單位部門結對共建全覆蓋,開展鄉村振興、理論宣傳、文化服務、扶貧幫困、醫療衛生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2200余場次,服務群眾12萬余人,打通聯系和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推動了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用活文旅資源
讓特色文化因子沁潤心田
用文化力量催人奮進,以文化惠民凝聚人心。郁南縣在文化資源轉化方面,持續推進磨刀山遺址等文旅重點項目,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加強文化文物保護,完成了多處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工程,并持續開展南江文化口述史整理工作。全面啟動郁南縣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并率先在全省通過普查試點驗收。完成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達標建設151個;建設知行書吧、粵書吧、粵文坊6個;河口鎮和都村被評為廣東省第四批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張公廟會、連灘飄色入選“歲時節令 自在鄉村 ”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持續擦亮“磨刀山遺址”“南江文化”“西江文化”“紅色文化”“康養文化”等五大文化IP,注重提升文旅服務效能,豐富文化供給,創新創作文藝精品,先后組織開展“奮進百千萬 共建新郁南”南江文化藝術旅游活動、郁南無核黃皮賞花季系列活動、星空音樂會等一系列文旅活動,吸引了大量群眾參與。
2025年,全縣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將深學細悟篤行習近平文化思想,精準把握時代形勢,錨定建設更高水平的文化強縣目標,主動肩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全面深化改革,創新方式方法推動黨的理論武裝飛入“尋常百姓家”。聚焦增強信心、團結鼓勁,強化輿論引導,持續壯大主流輿論聲音。圍繞主流價值塑造和社會風氣培育,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文明底色。圍繞文脈傳承、主流文化,強化資源利用,繼續提升磨刀山遺址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水平,加快推進考古工作站項目建設;加強旅游資源統籌、開發、宣傳推介等工作,激發文化強縣建設的強大動力。堅持和加強黨對文化的領導權,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建強宣傳思想文化戰線人才隊伍,為實現“五年再造一個新郁南”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