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雙向奔赴”為主題的第二輪“局長(主任)與人大代表面對面”活動在郁南縣寶珠鎮政府會議室舉行。來自桂圩、通門、建城、寶珠及大方鎮的縣人大代表帶著基層聲音和群眾期盼“赴約”,縣府辦、縣發展和改革局等8個部門向代表通報工作情況并介紹惠民政策,共商發展大計,共話民生實事。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許澄江、楊桂平出席會議。
活動以“部門通報+代表提問+互動交流”的形式展開,現場氣氛熱烈而務實。各部門負責人簡要介紹本領域工作情況及惠民政策后,人大代表結合實地調研與走訪見聞,帶著民聲民情與局長面對面暢談。
“希望技術指導直達田間地頭,加快推進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建設”
“我縣農村地區農業技術推廣渠道單一,農民獲取種植養殖知識、實用技術的途徑有限,是否有相關的措施進行改善?”來自桂圩鎮的人大代表在了解部門工作后發問。
縣科技局負責人回應道:“我們實施農村科技特派員制度,目前全縣有45名農村科技特派員,每月定期到各鎮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實現技術推廣對接全覆蓋,這項機制我們將持續深入推進。”
據了解,在大方鎮選出的縣人大代表楊偉成便是農村科技特派員之一,他經常深入都城、建城、大方等鎮開展農技指導,推廣黃皮、油茶等種植技術,幫助農民釋疑解惑,立足崗位履職,充分用好專業知識幫助農民辦實事,為推進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建設貢獻“一技之力”。
▲圖為楊偉成(右二)與種植戶交流黃皮種植技術
“希望學校基礎配套再完善,切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縣人大常委會于2023年10月至2024年5月組織開展了教育事業發展專題調研,在調研報告中全面梳理總結了教育工作存在的短板弱項,提出意見建議。縣政府及教育部門高度重視,專題研究推動落實。如在基礎設施方面,目前絕大部分的中小學校跑道已從沙土跑道變為塑膠跑道,教學活動開展、師生食宿條件等方面得到優化提升。
▲圖為建城鎮中心小學塑膠跑道建設前照片
▲圖為建城鎮中心小學塑膠跑道建設后照片
此次座談,代表重點關注“上學難”問題,來自通門鎮的參會代表反映“部分農村小學撤并后,留守兒童上下學接送距離遠、安全隱患大”。
縣教育局負責人表示,“學校布局調整是基于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教育質量的考慮,我們已深入偏遠地區開展實地調研,詳細了解各教學點的辦學規模、師資配備、交通狀況以及家長訴求等情況,將加強與鄉鎮政府、社區合作,盡最大力量解決問題,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安全上學、回家!”。
“希望部門打好組合拳共同發力,抓好生態環境和社會治理”
“在推進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過程中,要注重平衡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建議縣水務局聯合相關部門加強日常巡查,常態化開展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加大違法行為打擊力度,深入開展普法宣傳,營造共同守護綠水青山的濃厚氛圍。”來自桂圩鎮的代表對守牢生態環境底線深有感觸,并踴躍建言。縣水務局負責人表示,將認真貫徹落實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規,科學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加強綜合防治,強化動態監測,用法治和科技力量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圖為大王山國家森林公園
“近年來隨著多個重點項目落地,重型運輸車輛通行頻繁,交通擁堵、治安管理壓力增大,請問該如何規范管理?”代表針對交通治理方面拋出問題。縣公安局負責人表示將采取多項措施“治超”,包括“增加重點路段警力部署,加強巡邏管控;推動智慧交通建設,在主要路口安裝智能監控設備;加強與交通運輸部門協作,規范重型車輛通行路線和停放管理方面等。”部門的擔當回應得到代表們一致肯定。
“希望便民利民之舉更接地氣,進一步優化提升社會養老服務”
與會部分代表反映,“高齡補貼申領需本人攜帶證件拍照上傳系統,由村工作人員上門協助,使得基層工作負擔加重,能否優化相關系統流程,更加便民利民”。
縣民政局負責人向代表耐心解釋政策并作出相關說明:“高齡補貼是一項民生專項資金,必須確保發放對象準確無誤。目前采取‘本人攜帶證件拍照+村干部上門協助核實’的雙重確認機制,目的是防止虛報冒領,確保每一分錢都發到符合條件的老人手中。在實施過程中我們也注意到這會讓村干部工作負擔加重,目前正在加強與縣人社局等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爭取實現數據互通互認,推動完善線上申領系統。”
許澄江在總結講話中指出,此次活動政府部門“重視度高、彰顯責任擔當”,代表履職“聚焦民生、踐行初心使命”,現場互動“氛圍熱烈、凝聚治理合力”,達到了預期效果,體現了“雙向奔赴”的活動宗旨。他強調,做好新時代人大工作,需要代表和部門同題共答、同向發力。各部門要主動接受監督,積極認領并認真辦理代表意見建議,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代表們要持續提升履職能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聚焦“百千萬工程”“三清三拆三整治”、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基層社會治理等方面,傾聽民意、收集民情、反映民盼,并提出針對性、可行性建議,助推全縣經濟社會和民生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