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盤活農村“沉睡”土地資源,調動農民保護耕地積極性,桂圩鎮初春之時便加快推進水田墾造工作,盛夏已到,現正豐收季,來到田間,連片的水稻已有半人高,過往雜草叢生的荒地已變成生機盎然的沃野水田。
實地排查摸底,找準開荒切入點。該鎮針對轄內撂荒耕地特征,強化政策指引,細化工作部署,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推進墾造水田項目工作落細落實,組織人員成立專項工作組,鎮、村干部協調聯動,開展圖斑實地核查工作,深入田間對丟荒、撂荒耕地進行全覆蓋排查摸底,查明每塊撂荒耕地的撂荒原因、現況及復耕可能存在困難,登記造冊,形成撂荒耕地基本情況管理臺賬,結合本地實際制定開荒復耕、墾造水田工作計劃。
耕種條件改善,抓住種植著力點。撂荒耕地中,勞動力缺乏、部分田塊水源不足、農業設施缺乏有效維護、農業生產條件制約導致無法耕種等是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對此,該鎮計劃改善耕種條件,先易后難,對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范圍內撂荒耕地,優先組織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及時修繕和疏通堵塞的高標準農田設施;對于開耕難度大、撂荒時間長的土地,加大機械投入,修灌溉水利圳,清雜開墾,土地增肥,提高耕地地力;該鎮還堅持“示范引領作用”,建設種好優質水稻高效種植示范點,培育種植大戶,鼓勵轄內農民吸收經驗專業化種植。
落實保障措施,緊扣復耕關鍵點。為了保證復耕種植質量,該鎮為農民提供機耕、機種、機收等現代化農業服務,提高種植生產效率;對因耕種條件差、收益低、整戶外出、缺乏勞動力而不愿耕地的農戶,鼓勵和引導轄內種植大戶和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使用權,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加大復耕復種惠農惠民政策及產業扶持政策宣傳力度,引導農戶樹立耕地保護意識,落實生產獎補鼓勵措施,提高農民復耕復種積極性。
據悉,該鎮共有五個墾造水田項目,面積共計1068畝,均已通過驗收。下一步,該鎮將大力推行“村兩委+專業化服務+網格化管理+農戶”模式,與農戶試驗合作“種養共作”模式,開辟土地使用新路徑,提高經濟效益,鞏固復耕成果;并繼續把牢牢守住“米袋子”作為首要任務,有針對性地制訂撂荒耕地恢復耕種計劃后續保障措施,著眼于提升耕地質量,發展高效優質生態農業,確保撂荒面積只減不增,為保障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守住糧食底線持續發力,推動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