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府辦函〔2025〕33號
郁南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郁南縣
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
(修訂版)的通知
各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郁南縣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修訂版)》已經縣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縣衛生健康局反映。
郁南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5月27日
郁南縣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修訂版)
切實提高全縣(不含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同)的應急反應能力和醫療衛生救援水平,確保一旦發生突發事件,能夠及時、高效、科學、有序地救治傷病員,最大限度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健康危害,保障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廣東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廣東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廣東省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云浮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云浮市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修訂版)》等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
本預案適用于郁南縣行政區域突發事件導致人員傷亡、健康危害的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按照《郁南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修訂)》有關規定執行。
(1)統一領導,明確職責。加強對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統一領導,建立健全部門配合、上下聯動的應急響應機制,充分發揮部門專業優勢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2)以人為本,快速反應。堅持把保障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健康危害;及時報告有關情況,迅速采取相應措施,確保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高效、有序。
(3)依靠科技,科學處置。堅持依靠科技,全面提高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能力,提高應急裝備和應急技術水平;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實行科學民主決策,提高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處置科學化水平。
(4)依法規范,協調有序。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相關職責,做好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加強信息溝通和共享,建立協調配合機制,確保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規范有序、運轉協調。
(5)平戰結合,常備不懈。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加強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隊伍建設,做好人、財、物、技術等各項準備;開展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技術培訓和實戰演練,保證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順利開展。
發生特別重大、重大和較大突發醫療衛生救援事件,縣有關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機構根據需要成立縣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以下簡稱縣領導小組)。縣領導小組在縣有關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具體部署下開展工作。組成人員如下:
組 長:縣衛生健康局局長。
副組長:突發事件牽頭處置單位分管負責人、縣人武部分管負責人。
成 員:縣委宣傳部(網信辦)、縣委統戰部、縣發展改革局、縣科技局、縣工信商務局、縣公安局、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交通運輸局、縣衛生健康局、縣應急管理局、縣市場監管局、縣醫保局、縣紅十字會、縣人武部、武警郁南中隊等單位分管負責人。
各成員單位根據應急響應級別,按照縣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和各自職責,配合做好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1)縣委宣傳部(網信辦):負責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輿論引導,指導相關信息發布工作。
(2)縣委統戰部:負責指導、協助相關單位做好具有特殊風俗習慣的少數民族傷亡人員的善后工作。負責協調、督促、指導涉港澳臺地區傷病人員的醫療衛生救援及死亡人員的善后處理工作,負責指導、協調處置突發事件所引發的對港澳臺交涉等相關事宜。
(3)縣外事局:協調外籍傷病人員的醫療衛生救援及死亡人員的善后處理工作,負責協調處置突發事件所引發的對外交涉相關事宜。
(4)縣發展改革局:負責根據需要將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5)縣科技局:負責組織專家參與制訂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技術研究方案,組織科研力量開展相關技術科研攻關,統一協調、解決相關急救設備、器械、檢測技術、藥物等研發及應用中的科技問題。
(6)縣工信商務局:負責藥品企業的生產,保證生產供應。
(7)縣公安局:負責及時通報社會安全類突發事件的發生、發展情況,根據需要采取措施保護醫療衛生救援機構及有關設施、人員;保證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車輛優先進入事件現場,確保現場醫療衛生救援工作順利進行。
(8)縣財政局:負責安排縣級承擔的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及生產、儲備、調運應急藥品、醫療設備和器械、防護用品的必要經費,監督相關經費使用情況。
(9)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對參與應急處置工作致病、致殘、死亡的公職人員,按照國家、省、市、縣有關規定,落實保障撫恤待遇,其他屬于符合工傷保險范圍的人員,依法保障其工傷保險待遇。
(10)縣交通運輸局:負責優先安排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人員、傷員及防治藥品、器械、物資等的道路、水路緊急運輸。
(11)縣衛生健康局:組織制定全縣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負責組建醫療衛生應急專業技術隊伍及專家組,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和演練。必要時趕赴現場救援,并指導和協助事發地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等衛生應急工作。
(12)縣應急管理局:負責及時通報自然災害類等突發事件的發生、發展情況。
(13)縣市場監管局:及時通報突發食品藥品安全事件的發生、發展情況;負責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藥品、醫療器械的監督管理;維持突發事件處置期間市場價格秩序,保持醫療衛生救援物資價格穩定。
(14)縣醫保局:負責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規定報銷參保人醫療費用;負責指導、協調醫保經辦機構對突發事件導致參保人員傷亡時醫療費用的核發工作;按縣醫療救助有關規定,統籌做好突發事件導致群眾因傷病致貧的醫療救助工作;按職責做好自然災害導致的傷病人員醫療救助。
(15)縣紅十字會:負責按照有關應急預案組織群眾開展自救、互救,組織專業志愿者隊伍參與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必要時,向社會公開募集、接收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所需要的物資、資金和技術支持。
(16)郁南縣人武部:負責協調軍隊及有關部門,組織救援力量參與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17)武警郁南中隊:負責協調武警部隊有關部門,組織救援力量參與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18)其他各有關單位在同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根據職能要求做好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的相關工作。
縣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衛生健康局,負責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縣衛生健康局分管副局長兼任。辦公室主要職責:貫徹落實縣領導小組決定和部署,指揮、協調縣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事發地縣級以上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領導機構、參與應急處置工作;匯總、上報醫療衛生救援情況,組織有關單位和專家研究提出醫療衛生救援方案;辦理縣領導小組文件,起草相關簡報及組織發布應急救援信息;承擔縣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突發事件發生后,各鎮人民政府要參照縣領導小組設立相應的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領導機構。
縣衛生健康局建立緊急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完善相關咨詢機制,為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1)一般(Ⅳ級)醫療衛生救援事件。
發生一般醫療衛生救援事件后,各醫療單位在接收傷病員入院后30分鐘內向縣衛生健康局書面或短信報告傷病員姓名、性別、年齡、目前生命體征、初步診斷和處置情況,來不及書面或短信報告的緊急情況,可先電話報告,電話報告后15分鐘內再書面或短信報告。縣衛生健康局及時將信息報告市衛生健康局。
(2)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醫療衛生救援事件。
發生特別重大、重大、較大醫療衛生救援事件后,接收傷病員的醫療單位要力爭接收傷員入院后10分鐘內向縣衛生健康局電話報告、20分鐘內書面或短信報告,堅持邊處置邊補充報告制度,并每日向縣衛生健康局報告傷病員情況、醫療救治進展情況,重要情況隨時報告。縣衛生健康局要及時將信息報告縣領導小組辦公室,縣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及時通知縣醫療衛生救援機構應急隊伍和專家組成員到達現場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的醫療衛生救援人員立即反饋信息到縣領導小組,以便縣領導小組決定是否需要繼續調動其他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檢診分流人員要將傷病員數、傷病員姓名、性別、分流去向報告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縣衛生健康局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市衛生健康局報告有關情況。報告方式包括:口頭報告、電話報告、網絡報告、書面報告。
按照突發事件的響應級別,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響應級別分為Ⅰ級、Ⅱ級、Ⅲ級、Ⅳ級四個等級。
(1)Ⅰ級響應。
國家衛生健康委啟動I級響應后,省衛生健康委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指揮下,結合我省的實際情況,組織、協調開展突發事件應急醫療衛生救援。事發地人民政府要全力組織做好應急醫療衛生救援工作。醫療機構要迅速組織專家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現場急救及后續的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2)Ⅱ級響應。
省衛生健康委啟動Ⅱ級響應后,市衛生健康局在省有關部門的領導下,立即啟動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工作,組織專家對傷病及救治情況進行綜合評估;迅速組織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和有關人員趕赴突發事件現場,組織開展醫療救治,并分析突發事件的發展趨勢,提出醫療應急處理工作建議,及時向市人民政府和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及省衛生健康委報告有關處理情況。
(3)Ⅲ級響應。
市衛生健康局接到醫療衛生救援較大事件的有關指示、通報或報告后,立即啟動同級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工作,組織專家對傷病及救治情況進行綜合評估;迅速組織開展現場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并及時向市人民政府和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及省衛生健康委報告有關處理情況。
(4)Ⅳ級響應。
縣衛生健康局接到關于醫療衛生救援一般事件的有關指示、通報或報告后,立即啟動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工作,組織專家對傷病及救治情況進行調查、確認和評估;迅速組織醫療衛生救援機構開展突發事件的現場處理工作,并及時向縣人民政府和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及市衛生健康局報告有關處理情況。
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現場應急處置,由事發地人民政府或相應應急指揮機構統一組織,實行現場指揮官制度。必要時,設立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具體負責現場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各有關單位按照職責參與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1)現場搶救。
到達現場的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要按照“先救命后治傷,先救重后救輕”的原則開展工作,根據國際統一的標準對傷病員進行檢傷分類,分別用綠色、黃色、紅色、黑色標示輕傷、重傷、危重傷病員和死亡人員(分類標志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帶,扣系在傷病員或死亡人員的手腕或腳踝部位),便于后續救治辨認或采取相應的措施。在實施現場搶救的過程中,切實做好消毒隔離、個人防護和醫療垃圾處理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2)轉送傷員。
A.當現場處于危險環境或傷病員情況允許時,要盡快科學轉運、合理分流傷病員,任何醫療機構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診拒收傷病員。
B.轉送傷病員車輛的隨行醫務人員要及時通知醫院做好接收傷病員的準備,做好無縫銜接。
C.衛生健康部門根據需要迅速組織專家組參與重傷員的救治工作。
D.公安部門負責核實傷病員身份信息并通報衛生健康部門和有關醫療機構,同步做好救治現場正常診療秩序的維護工作。
(3)醫療機構救治。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接到救援指令后,要迅速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成立應急醫療救治領導小組和搶救專班;二是立即開設綠色通道,做好接診、接收轉運來的傷病員的準備。
(4)采供血機構應急工作。
突發事件發生后,采供血機構要根據事件嚴重程度做好臨床傷病員急救的血液供應準備工作,保證滿足臨床用血所需。
(5)疾病防控和衛生監督。
突發事件發生后,縣衛生健康局要根據情況,及時組織縣疾控中心和縣衛監所開展衛生學調查和評價及衛生執法監督,采取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防止發生次生、衍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
事發地人民政府或相應應急指揮機構可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危害程度和范圍,廣泛調動社會力量,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參與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突發事件發生后,事發地人民政府或相應應急指揮機構組織各方面力量參與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組織基層單位和人員開展自救、互救;鄰近的鎮人民政府根據需要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對事發地醫療衛生救援工作提供幫助。
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捐贈和援助。紀委監委、審計部門對捐贈資金與物資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和審計。
縣衛生健康局要加強與省、市、縣內外相關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機構的交流合作,建立區域合作機制,積極開展應急管理區域合作與交流。
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結束,傷病員在醫療機構得到有效救治,由宣布啟動應急響應的單位決定終止應急響應,并將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響應終止的信息報告上級衛生健康部門。
各級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領導機構在同級人民政府和有關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的統一領導下,分別負責相應級別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事件的信息發布工作。信息發布工作按照有關規定,堅持實事求是、及時準確、公開透明的原則。
縣衛生健康局在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響應終止后,要組織縣醫療衛生救援應急專家組對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工作進行綜合評估,評估內容主要包括事件概況、現場檢傷分類、轉送、指揮協調情況、患者救治情況、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評價、醫療衛生救援應急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經驗等。評估內容要形成書面總結報告,通過總結和科學評估提出醫療衛生救援應急工作的改進意見和建議。總結報告要上報縣委、縣人民政府和市衛生健康局。
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組建綜合性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并根據需要建立特殊專業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定期開展培訓和演練,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應急救治能力。在發生不同類型突發事件時,迅速組織奔赴事件發生地,有效開展救治工作,形成醫療與防控同步協調運行的救治體系,全面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救治能力。
財政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對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所需經費、醫療救治費用等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
各類保險機構要及時按照有關規定對參保的傷亡人員做好保險理賠工作。
縣衛生健康局負責提出醫療衛生救援應急藥品、器械、設備、快速檢測器材和試劑、個人防護用品等物資的儲備計劃建議,縣工信商務局負責應急物資生產保供,縣發展改革局協助衛生健康系統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儲備,縣市場監管局負責依職能對藥品和醫療器械進行監督管理。
有規劃地建設覆蓋全縣、布局合理、管理完善、反應迅速、救治有效的醫療體系和急救網絡。建立和完善縣和各級人民政府120急救調度中心建設。積極推進各級醫療機構應急救治能力建設。按照“平戰結合”的原則,依托專業防治機構或綜合醫療機構建立或完善化學中毒醫療救治和核輻射應急救治專業醫療機構,依托實力較強的綜合醫院建立中毒、核輻射應急救治專業科室。
各級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要根據需要配備必要的救護車輛、交通工具。公安、交通運輸、海關等有關單位,要保證傷員、醫療衛生、紅十字會救援人員和物資運輸的優先安排、優先調度、優先放行,確保交通運輸安全暢通。緊急情況下,對現場及相關通道實行交通管制,開設應急救援“綠色通道”,保證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
縣衛生健康局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基礎上,不斷完善醫療衛生機構、技術人員、大型醫療設備、醫療救治能力等衛生資源數據庫,與省、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與決策系統整合,建立健全統一的醫療衛生信息傳輸系統、信息交換平臺和醫療救治信息網絡,在醫療機構、急救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之間建立暢通的信息溝通機制,實現醫療機構、急救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與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之間,以及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與相關部門間的信息共享。縣醫療衛生救援機構急救電話要確保正常運轉,負責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的所有人員要保證通訊暢通。
縣衛生健康局負責定期組織本預案應急演練。
各有關單位要做好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公眾的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各級人民政府及廣播電視、新聞媒體、文化、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單位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報紙等媒體,加大對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宣傳、培訓力度。
對在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的有關責任人,要依據有關規定嚴肅追究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6.1 名詞術語
(1)本預案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2)醫療衛生救援機構是指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主要包括120急救調度中心、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疾病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以及根據需要可調用的相關機構等。
6.2 本預案由縣人民政府組織修訂、縣衛生健康局負責解釋。
6.3 各鎮人民政府、各有關單位按照本預案的規定履行職責,并制定、完善相應的應急預案。
6.4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2013年郁南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的《印發郁南縣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的通知》(郁府辦〔2013〕60號)自即日起廢止。
7.1 特別重大醫療衛生救援事件(Ⅰ級)
(1)一次事件傷亡100人以上,且危重人員多;或者核事故和突發放射事件、化學品泄漏事故導致大量人員傷亡。
(2)跨省(區)、有特別嚴重人員傷亡的突發事件。
(3)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或省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特別重大突發事件。
7.2 重大醫療衛生救援事件(Ⅱ級)
(1)一次事件傷亡50人以上、100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5例的突發事件。
(2)跨地級以上市、有嚴重人員傷亡的突發事件。
(3)省人民政府及其有關單位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發事件。
7.3 較大醫療衛生救援事件(Ⅲ級)
(1)一次事件傷亡30人以上、50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3例的突發事件。
(2)地級以上市、省直管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單位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較大突發事件。
7.4 一般醫療衛生救援事件(Ⅳ級)
(1)一次事件傷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1例的突發事件。
(2)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單位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發事件。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相關解讀鏈接:一圖讀懂《郁南縣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修訂版)》